精准发力铁纪“亮剑” 护航脱贫攻坚决战决胜

作者:佚名 来源:景德镇日报 发布时间:2021年03月01日 点击数:

       2月25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市纪委市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

       近年来,我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坚持把整治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作为践行“两个维护”的重要检验,紧随任务发展变化,与时俱进调准工作重点,精准发力铁纪“亮剑”,以实打实、硬碰硬的精准监督执纪问责,全力护航脱贫攻坚决战决胜。

       聚焦压实责任,推动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尽锐出战

       乐平市塔前镇、浮梁县蛟潭镇脱贫攻坚“两个责任”落实不力,镇党委书记、纪委书记、村党支部书记、驻村第一书记等24名干部被问责。

       为推动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尽锐出战,发挥职能部门专业化、近距离监管的优势,市纪委市监委从压实责任、抓好整改、强化问责方面做文章,与市扶贫办、市财政局等16家单位建立《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等制度,构建了纪检监察机关抓协调、相关部门协作配合的机制,并自上而下,层层传导,层层压实,把压力和责任传导到基层,使得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工作成为各级党组织管党治党的重要内容。

       对因主体责任、监管职责、监督责任履行不到位,导致扶贫工作不务实、脱贫过程不扎实、脱贫结果不真实以及资金、项目等方面发生严重问题的,率先在全省实行“一案双查”“双问责”,问责问题数202个,问责218人。

       聚焦干部作风,破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之弊

       珠山区竟成镇后街村党总支书记童某整改工作不担当、不作为,消极应付,2019年7月,受到党内警告处分。昌江区鲇鱼山镇徐坊村党支部书记徐某未正确履行工作职责,开展脱贫攻坚工作不扎实,致使光伏发电项目收益分配前后矛盾,造成不良影响,2020年9月,受到党内警告处分。

       紧盯帮扶和政策落地情况,开展作风建设专项行动。聚焦“怕慢假庸散”突出问题,坚决整治脱贫攻坚工作中的监管不力、作风漂浮、违规决策、弄虚作假等方面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2019年以来,查处扶贫领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140个283人,其中党纪政务处分52人。

       对扶贫十大工程相关的职能部门和基层乡镇开展扶贫领域专项巡察并“回头看”,对各县(市、区)扶贫领域监督执纪工作、脱贫整改工作、扶贫政策落实、定点扶贫单位驻村帮扶、驻村第一书记和帮扶干部履职等情况进行专项督查。

       同时,为脱贫攻坚一线干部减轻压力,认真落实“三个区分开来”要求,用好“四种形态”,给政策、给机会、给出路,酌情减轻处理或免于处理,对受处分干部跟踪回访,激励全市各级干部在脱贫攻坚战场上大显身手、建功立业。处理人员中第一种形态1278人、第二种形态305人、第三种形态16人、第四种形态7人。

       聚焦资金项目,切实维护基层群众切身利益

       为让每一分钱都真正惠及困难群体,将监督的触角进村入户,充分发挥巡察“利剑”作用,市委首轮专项巡察即在扶贫领域开展,3个巡察组带着问题,盯着线索进驻各县(市、区),聚焦贪污挪用、虚报冒领、克扣侵占惠农、支农资金等7类突出问题,对扶贫领域进行全面扫描,对全市18个省级贫困村、120个市级贫困村进行逐一筛查。

       强化问题线索意识,对党的十八大以来扶贫领域问题线索开展大起底、大排查,制定《景德镇市扶贫领域问题线索移送处置管理办法》,通过运用“制度+科技”模式,督促相关职能部门牵头建立在线监管平台,强化对扶贫资金“流向、流量、流速”的电子监察和预警,实现智能化、精准化监督,做到数据准、情况清。通过群众来访、网络举报、电视问政、领导干部接访等渠道,立体式收集问题,建立健全问题线索台账与涉纪涉法线索移送等部门协作机制。

       对问题线索态度鲜明,绝不手软。无论是大腐败还是微腐败,坚持优先处置、快查快结,做到当天呈批处置,次日转办到位,一周上报进展,一月限时办结,严格落实“四看四严”。2017年以来,全市查处扶贫领域问题1131起,处理1606人,其中党纪政务处分328人。

       站在新的起点上,全市纪检监察机关将胸怀“两个大局”,心系“国之大者”,把好做法带进新征程,将好作风弘扬在新时代,围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强化跟进监督,聚焦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深入一线重点监督各项惠民富民、共同富裕政策措施的落实情况,持续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不正之风,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不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