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梁:四措并举做实做细日常监督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20年11月24日 点击数:
       今年以来,浮梁县纪委县监委坚持聚焦主责主业,牢牢抓住监督这个首要职责、第一职责,通过整合监督力量、突出监督重点、坚持问题导向、完善监督机制等举措,做实近距离常态化日常监督,坚决以有力监督推动工作有效落实。
       一是整合监督力量,推动日常监督更加规范。建立“1+3+N” 监督工作模式,即“1”为党风室发挥监督作战“中枢”作用,统筹协调“一盘棋”。“3”为监督检查室、乡镇纪委、派驻纪检监察组协作片区,通过“牵手组合”“全覆盖式”“交叉互动”监督,有效解决力量不足、人情面子抹不开等问题。“N”为151名村级纪检监察员“蹲点式”监督,积极收集舆情信息,及时上报上级纪委,把党员干部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掐灭在源头。今年以来,村级纪检监察员共收集舆情信息725条,其中问题线索21条,转立案8件。通过强化队伍建设,整合、下沉监督力量,改变“单兵作战”方式,以“兵团出击”之力,形成监督规范有力之势。为避免队伍在履职过程中“监而不督”现象,通过开设周五“微课堂”、业务培训班、跟班调训等抓好纪检监察干部学习,做到善监督、会监督,促素质提升;通过调度会“盘点清仓”、工作情况跟踪督促、强化日常考核等抓好纪检监察干部作风,做到敢监督、勤监督。
       二是突出监督重点,推动日常监督更加精准。紧盯重点人、重点事、重点时间,做到有的放矢。紧盯重点人,盯住重要部门、关键岗位、重点人群,防止“中梗阻”,以少带多严密监督。今年以来,对部门单位领导班子成员及重点岗位人员开展廉政谈话327人次。紧盯重点事,坚持把党委重大决策部署落实情况作为日常监督的“重音”,紧紧围绕脱贫攻坚、“六稳”“六保”、防汛救灾、节约粮食等,聚焦民生热点,进行“靶向监督”。为在专项检查中能够更加精准,做到“得心应手”,分别从扶贫、工信、应急、审计、财政等部门抽调业务骨干参加监督检查,有力提高发现问题的能力,发挥出“1+1>2”效果。紧盯重点时间,采取重点抽查、专项督查、随机检查等形式,对节日期间开展明察暗访从严加力,时时敲响“廉政警钟”,严防节日“作风病”;疫情防控期间,监督持久耐力不松劲,做到“每日一小结,问题必呈报”,共形成督查专报18期,梳理问题596个,现场督促解决265个,督促整改221个,协调有关单位解决110个,立案4人,第一种形态处理30人。
       三是坚持问题导向,推动日常监督更加聚焦。以问题为导向,聚焦“监督中的监督”,揭开督而不改、查而不纠的“假面”,做到对症下药。聚焦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回头看”反馈问题、省市县纪委监委专项检查反馈问题,不定期进行督查,严厉查处整改过程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对发现问题,现场直面、直接反馈、揭短亮丑,加压立行立改,并要求举一反三,强化措施;对履职不到位的,从严提醒,唱好监督“黑脸”。对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回头看”反馈问题整改主体责任单位发送工作提示函19份,对行业主管部门下发监察建议书3份,督促认真履行职责,实现边督边改。
       四是完善监督机制,推动日常监督更加有力。以制度规范形成长效机制,充分发挥监督保障执行,剔除“象征性执行”“选择性执行”“变更性执行”。以管促治,建立健全廉政档案,加强党员干部和监察对象的日常教育、监督和管理,严格规范使用,把廉政档案作为日常分析研判、处置问题线索的重要参考,扎实做好廉政风险防控工作,推动对党员干部日常监督更加有力有效。以制度为“粘合剂”,顺接工作联系与工作程序,推动形成工作合力。建立健全问责联审、线索移送、联席会议、监督衔接等4项机制,为扶贫领域专项治理提供机制保障;建立监督工作联席会议、信息共享、问题联查协作、问题整改等4项制度,为纪律监督、监察监督、派驻监督、巡察监督形成合力提供制度保障。
 
分享到: